超過800名電腦繪圖專家、70種動物出場、6位知名影星配音,然後演員……1人???
沒看錯,這就是本次將想像化為現實、科技呈現原始的童話電影《與森林共舞 Jungle Book》。
![]() |
(圖1. 摘自www.comingsoon.net) |
而後《叢林奇談》一書除了成為當代炙手可熱的作品外,多次翻拍成動畫及電影作品,最知名的莫過於1967年的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森林王子》,更延伸2003年的《森林王子2》以及1994年的黑歷史真人電影《大冒險家:森林王子》。除此之外,亦有日版電視動畫影集《森林王子 少年毛克利 ジャングルブック 少年モーグリ》,可見這部作品自創作之後的受注目程度影響至今。
![]() |
(圖2. 摘自www.comingsoon.net) |
由《鋼鐵人 Iron Man》、《鋼鐵人2 Iron Man 2》導演強納森·強·法夫洛(Jonathan Jon Favreau)在前部小成本自導自演電影《五星主廚快餐車 Chef》繼續獲得空前成功後,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與森林共舞》對他來說相信也是不小的挑戰,尤其部分架構又很容易令外界拿來跟咱們李安(Ang Lee)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對比,是的~就是啟用印度藉素人男孩演員啦、跟一堆動物互動啦~看起來好像是有點重複,但實實在在來說,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端點。
強·法夫洛很巧妙地將幽默和逗趣放進了這部本來就是設定要讓闔家觀賞的電影中,不突兀、不做作,反而相當適切,尤其當年迪士尼的《森林王子》本來就是不俗之作,加上他執導後的點綴顯得更為精緻。
坦白說,《與森林共舞》整體架構就是個沒有太多支支節節的故事,體格不大甚至有一丁點小,但就是因為需要處理的劇情並沒有太多,怕觀眾看來會有些空洞,即使特效再強也怕難以彌補。這時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手法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如何和演員模擬出像樣的氛圍,並透過特效及動畫合成妥當,形成一整體的動人畫面,若不是有對腳本、分鏡,乃至後製有相當深厚的認知能夠主導整部電影,還不如把咱們的小男孩主角毛克利也替換成電腦動畫算了。
但如同近年大家所推崇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Jonathan James Nolan)對於盡量不使用電腦特效的堅持,強·法夫洛則透過駕馭電腦特效走出自己的路。繼《鋼鐵人》1、2集磨練的功力後,如果說是更上一層樓也不為過。雖然過去確實也曾出現過僅一名人類演員、其他則完全使用動畫特效的電影,但別忘了,這次強·法夫洛採用的可是位演員經驗還處於萌芽階段的小男孩,能夠妥善導引並勾勒出演員的情緒就成為導演的最大課題。
![]() |
(圖3. 摘自www.moviedeskback.com) |
從此之後,強·法夫洛和尼爾·謝西會不會成為大小合拍的最佳搭檔還很難說,但《與森林共舞》替他們兩人和所有工作團隊證明了大家一起跨過藩籬,完成了下一個不可能,足以列入影史的新里程碑。
![]() |
(圖4. 摘自www.comingsoon.net) |
當然像露琵塔·尼詠歐(Lupita Nyong’o)獻聲收留主角毛克利的母狼羅克夏(Raksha)、伊德瑞斯·艾爾巴(Idris Elba)配音的老虎謝利(Shere Khan)也都表現得相當細緻,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莫過於比爾·莫瑞(William James “Bill” Murray)配音的懶熊巴魯(Baloo)和克里斯多夫·華肯(Christopher Walken)演出的仿紅毛猩猩的巨猿路易王(King Louie)了!是因為最逗趣的就是這兩隻嗎?
![]() |
(圖5. 摘自www.moviedeskback.com) |
說到此處,另一值得提出的就是整個電影團隊針對《與森林共舞》背景刻劃的講究和細膩。雖然當初原著作者吉卜林描述書中的時間點應是接近他待在印度生活的那段時間,也就是19世紀末期,那時候印度還處於英屬殖民時期,但基本上除了說英語(?)這點之外對於時空背景的描述並未特別深究。而電影團隊儘管對此也未明確定義時間,但從畫面中猿猴佔據廢棄的人類古蹟、遠處形塑的村莊風貌,乃至叢林的呈現和出場的動物,皆隱隱約約保留了印度一帶的叢林風情。唯獨比較特例的是路易王這個角色,模樣像是體積放大再放大的紅毛猩猩,迪士尼還讓牠哼著爵士口吻邊說邊唱~~但印度並沒有紅毛猩猩,其棲息地事實上是位於婆羅洲與蘇門答臘,也就是印尼一帶。
關於這點,電影團隊並沒有將錯就錯,而是選擇把路易王放大後冠上成為出現在東亞南方、東南亞與印度已絕跡的新生代「巨猿」屬。儘管時間點上和其他動物有明顯落差,且化石標本的存在相當薄弱,但至少合理推測長相應該還算接近紅毛猩猩……吧~也因為如此,路易王的角色得以無傷大雅地在《與森林共舞》中保留,也讓這略帶真實的幻想童話顯得更為逗趣。
![]() |
(圖6. 摘自www.comingsoon.net) |
但儘管團隊用心將電影合理化,可直至今日咱們台灣、香港在翻譯上卻仍就犯了一個毛病,從上述作品到現今的《與森林共舞》,明明英文片名也都和書名一樣都是叫《Jungle Book》,Jungle是叢林而不是森林,光樹種和長相就差了十萬八千里遠了,為啥總是要翻得這麼不精確呢?雖然電影片名總不會直譯,但從劇情背景到片名這麼顯而易見的錯誤卻屢屢再犯,總有再多延續過往的考量也難辭其咎(沒錯,我就是要龜毛這點=3=)
但平心而論,《與森林共舞》這部片撇除這一點片商執意的蠢誤外,本片幾乎是無懈可擊,不僅可以萌翻大人小孩,醉心於原始叢林、自然之美的感動,不亞於當年《阿凡達 Avatar》所帶來的震撼。當然比起那純粹想像的藍色仙境,《與森林共舞》呈現的明顯是從地球叢林生態所延伸的,儘管趨近現實的畫面總比純粹想像來得差之分毫,但當知道這一草一木乃至一隻蜜蜂全是靠那800名電腦專家「畫出來」的時候……嗯……真真假假已經不重要了,就相信所看見的、為所看見的而感動吧!
話說回來……
![]() |
(圖7. 摘自www.comingsoo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