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ist wieder da, Look Who's Back, Oliver Masucci, Timur Vermes, 吸特樂, 吸特樂回來了, 吸特樂回來了!, 喜劇, 奧立佛·麥蘇希, 希特勒, 帖木兒·魏穆斯, 影評, 德國, 納粹, 諷刺
早在2015年10月便已於德國上映的諷刺電影《吸特樂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歷經好一陣子在台上映後,近期終於登上MOD及各租片管道,也讓人得以細細品嚐德式幽默與發人省思的劇情和內容。
![]() |
(圖1. 摘自www.popculturebeast.com) |
由帖木兒·魏穆斯(Timur Vermes)原著、改編自小說《元首會戰勝歸來 Er ist wieder da》的電影《吸特樂回來了!》可以發現其如出一轍的德語片名。簡單來說,Er ist wieder da便是「他回來了」的意思,英語的部份則以《Look Who’s Back》做為片名,也隱約保留了原先要表達的意義。至於台灣片名方面就如同所示以吸特樂取代希特勒,同樣是回來卻顯得搞笑詼諧,說真的片商會這樣取名也不是沒有原因,直譯看到一張希特勒的臉沒人要看、跟英語片名一樣看誰回來了然後又是看到希特勒的臉依然沒人看,反而弄出個看似搞笑外加醜化的片名搞不好大家還比較買帳。事實證明若未接觸原著、乍看之下確實會以為這是部喜劇電影,但其實喜劇的背後隱藏著卻是笑不出來的沈重,縱然其實裡頭仍有不少笑點~前提是要能理解德式幽默就是了XD
![]() |
(圖2. 摘自www.indiewire.com) |
《吸特樂回來了!》的劇情其實很簡單,正如近期許多的穿越片一樣,不論是古人來到現代還是現代人回到過去皆常禀持自我,做出原先自己會做的事。只當了13年德國人的希特勒(註1)也是這樣,二戰戰敗疑似要自殺的那一刻不小心穿越到2014年的德國,對他而言現今的電視和網路根本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以其做為宣傳的工具根本就是如虎添翼。而在本片中對希特勒的角色設定也是建構在我們所認知的形象之上:自負、自我、強大的本位主義、開外掛式的演說洗腦能力、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唯一不同的是由於詮釋這角色的演員奧立佛·麥蘇希(Oliver Masucci)身高約200公分,對比歷史上希特勒本尊的紀錄為170公分。等於他穿越時空後長高了將近30公分左右(喂!)只能說以奧立佛麥蘇希的身量在詮釋希特勒時無疑是增加了一種壓迫感,加上十分到位的演出也讓這角色的存在於片尾著實成為了一種恐懼的總和。
![]() |
(圖3. 摘自www.slate.com) |
《吸特樂回來了!》在開始時是讓人覺得輕鬆無負擔的,日新月異的科技下希特勒得先重新適應。但2014年的他仍是二戰時期的他,他沒有因為換了位置就換了腦子,反而不斷思考如何將網路、Youtube、電視頻道收為己用,先批判然後再做給你看,比起許多40歲只剩一張嘴的人來說行動力可是相當驚人,操弄媒體外加搏版面的能力似乎更勝當代政客,頂多就是發生開槍殺死一條狗的意外遭致撻伐,比起許多言行不一、死不認帳的政治人物來說確實優秀了許多。也無怪乎在一戰之後的德國背景下希特勒能夠集結軸心,對照現今德國的環境和氛圍,這位外界以為只是扮演希特勒的希特勒本尊反而以動人的演說能力為許多以德國文化為依歸的德國人說出心裡話,有刺、有激卻也牙癢癢,但一不留神就會跟著他的邏輯走,畢竟大腦這個器官很多人只接收但不思考,擺著不用的大腦只是號稱我有大腦而已=3=
儘管中間有不少類紀錄片的拍攝方式會讓人感覺偶爾沈悶、不適應,但仍埋藏些許笑點及內容。個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在現今德國的政黨當中希特勒最認同的是崇尚環保的綠黨,認為該將好環境留給德國人;另外本來錄用希特勒的電視台在其離開後收視率節節下降,檢討收視率的那一幕充分惡搞了另一部希特勒電影《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只能說這樣的手法實在是有夠壞心眼的XD。
![]() |
(圖4. 摘自www.worldscreen.com.tw) |
然而當影片進入後半段時,希特勒令人髮指的面紗卻也逐漸揭露。雖然他一直是在做自己也做得好自在,但正當外界以為他只是影子模仿術修煉滿點的希特勒Coser時,本片的另一位人物:發掘希特勒的落魄攝影師法蘭克·薩瓦茲基(Fabian Sawatzki,法比安·布施 Fabian Busch飾)卻暗暗發現這真的是穿越時空的希特勒本尊!!!那麼言行一致的希特勒在螢光幕前所說的一切便從本來是笑話卻變成不是笑話,即使薩瓦茲基是因為希特勒才東山再起但也必須給他死。只可惜這時候的希特勒已經不是才剛穿越時空搞不清楚的傻大個(還是因為演員高大才變大個),而是已經掌握民粹,讓外界以為薩瓦茲基發瘋而將他送入精神病院……。一開始覺得片名到內容還算搞笑到後面根本笑不出來,歷史人物終究活在歷史就好。畢竟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更何況是才剛戰敗就獲得二次機會的希特勒呢?
![]() |
(圖5. 摘自www.worldscreen.com.tw) |
以《吸特樂回來了!》的劇情及內容來看,對在下來說不免想起2014年的金獎諷刺劇《鳥人 Birdman》。不過《吸特樂回來了!》鋪陳的喜劇成分重了些,但就某方面觀點而言皆是在諷刺當代現況。《鳥人》對於現今的超級英雄電影熱潮來說無疑是種值得端詳的反思,當然討論的範疇不只如此;《吸特樂回來了!》則對於指涉德國現況有著十足的助益,從移民政策到現行環境,電影欲表達的是部分土生土長、受德國文化薰陶的德國人對現況的部份與宰制,但當這些不滿透過希特勒的口中清楚表達的同時,其實落入的便是本片對所有觀眾所涉入的圈套:小心,你的不滿其實跟希特勒想的如出一轍。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片末希特勒如是說:「我會活在你們生活裡,我就是你們的一部分。」這句話暗暗諷刺了許多人腦袋裡的想法是很危險的,且將所有人一起拖下水的力道不亞於成龍當年說他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 |
(圖6. 摘自www.worldscreen.com.tw) |
畢竟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我們在慶幸歷史成為過去的同時其實也該思量的是避免造成相同的歷史。雖然很難、很不易,但先有洞見之後至少能做出相對應的避免。儘管隔壁美國的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雖然偏激但又說出大家心裡話的搏版面方式讓人有種即視感,但要慶幸的是川普是川普、美國不是一戰後百業蕭條時期的德國(一方面也是他某些功力還不及希特勒),從電影反應社會並產生共鳴的同時,其實也述說著一種心境、期待和未來能有所改變的可能性。在這個「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的年代,個人意識的抬頭造就了更多認為萬人皆差我還好的份子,狂人意識的結合便在這種氛圍下越發成長。當有天位居高位時,跟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一樣大殺四方來殲滅販毒不過是小兒科而已,要再搞出什麼什麼事端不過是想像力的問題。《吸特樂回來了!》講得簡單卻訴說著複雜的思維,但如果最終要提出一個核心……那就是自己的心思……要好好小心。
註1: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於1889年4月20日在奧匈帝國因河畔布勞瑙出生,原先為奧匈帝國人士。其大約36年的奧地利公民權終止於1925年4月7日,歷經無國籍約7年後於1932年2月25日取得德國國籍後死於1945年4月30日,故德國公民權僅約13年。故此,希特勒並非能像某李姓電機教授那樣能果斷宣稱是德國人,然後就用這種蠢問題+蠢答案指控台灣國中生答不出希特勒是哪國人就缺乏國際觀。搞不好部分學生只是不想跳進來瞎扯所以懶得回答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