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必買耳機???有沒有搞錯!?
沒有搞錯,而且是大家很熟悉但在此產品上卻很少見的品牌山葉Yamaha……==+
每每提到山葉Yamaha,就想到日本論壇2ch曾討論過這間公司科技樹很歪這條事,不過即使Yamaha的科技樹很歪,打造出來的成果卻也皆相當滿點,關於此部分從先前咱們在
2015東京車展上看到山葉家的表現便可以發現。
山葉Yamaha確實在重機和引擎科技上的表現有目共睹,其在音樂相關科技方面的造詣也隨隨便便都有哈里發塔這麼高,從最早由製作風琴起家開始,到後來深耕電子音樂設備,傲人的成績根本早就成為世界許多人生活當中的一環,三音叉的標誌不時地出現在週遭,將近130年在聲音方面的研究絕對不是蓋的。
因此,延伸至電子音樂及相關配備方面,當然不是只有電子琴、數位鋼琴、音響、音效卡一類專業且可能還得需要高階技術的玩意,更有著戴在頭上就能享受到Yamaha在聲音造詣上的耳機。其中這款雖已市售一段時日,但從造型到音質皆相當值得必買推薦的全罩式耳機款PRO300,根本就是玩賞山葉家聲音成果的最好必買入門,而且重點是……整個就是出門戴在身上帥到掉渣的潮流配件啦XDDD
是的!就是這款Yamaha PRO300,品名上都說是高達300分的PRO了(自己亂翻XD)當然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玩意。
山葉家的機車雖然在台灣隨處可見,音響、樂器也多如過江之鯽,但不知道為什麼耳機就好像乏人問津,囧。儘管本次開箱的Yamaha PRO300其實就算在台灣也賣上好一陣子了,但大家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看過街上戴著走的?沒有嘛!!!遇上貴俗俗的B牌的機率還高上許多,就像是路邊隨處可以見Toyota一樣(喂!)
由此可見Yamaha有出耳機這條事情真的是值得好好推薦關注、必買一番。
不過目前以台灣這邊來說,僅藍、黑、白三色有在販售。而這次開箱的紅色PRO300可是咱們特別遠渡重洋從日本帶回的潮流款式!雖然不太懂為啥台灣這邊不引進紅色款,但看著那宛如重機般流線的造型……不覺得搭配紅色只是剛好而已嗎XD
特別翻到包裝盒背面給大家瞧瞧日文的保証書,不過不管是在台灣還是日本,都是Made in China就是了……Orz
說了這麼多當然還是儘快開箱比較實際,這時將外頭的膠膜剖開,緩緩將裡頭的白色紙盒抽出……
Yamaha PRO300外頭的黑色紙包裝上會依照購買顏色不同印上不同色的耳機照片,但內盒皆統一為白色紙盒。
紙盒有著相當溫潤滑順的霧面手感,中央則印上山葉三音叉標誌和大寫YAMAHA的銀色燙金字樣。
雖然是在日本取得,但內盒和外包裝皆印滿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可見Yamaha PRO300根本就是賣遍世界的絕世好物,不推薦一下好像說不過去=3=
值得一提的是,PRO300特別強調是為蘋果系列產品iPod、iPhone、iPad所設計,也就是說是針對蘋果數位行動音樂裝置可相容線控的產品。不過據悉iPhone7開始3.5 mm stereo的耳機插入孔將因手機變得更為輕薄而取消,由於PRO300為線控耳機故無藍牙功能,故對應的款式到iPhone6S便畫下終止,不然就得使用轉接頭延續產品生命QQ
不過其他非蘋果手機使用Yamaha PRO300,只要確定線控能相容,相信就沒有這麼詭異的問題了=3=
回到Yamaha PRO300的開箱上~~
白色蓋子打開後,耳機本體尚未出場但倒是出現了位於第一層的說明書。
說到此處,不免稍微提提PRO300包裝紙盒的做工,盒蓋外層切邊做出漂亮的45度角也就算了,內層還多折了白色紙板做為緩衝,精緻的程度著實勝過許多3C產品,現在隨便買台萬把塊的單眼都不見得有這麼好的包裝=3=
有沒有用心從這些小細節便可端詳,推薦各位若有機會入手的話這紙盒千萬別丟掉,倒不是說耳機用完還得放回去,留下來收納一些私人的小東西都感覺自己特別有品味(自以為XDD)
上層除了這本白色的說明書之外,還附上了一塊黑色的專用擦拭布。
說明書上也印著燙銀金的三音叉標誌,但翻開白色說明書卻令人翻白眼的是,說明書裡頭雖然有多達12種的語言,但卻直接將簡體中文標示成中文,沒有繁體中文、沒有繁體中文、沒有繁體中文……(怨念中)
於此同時在下只能深深地嘆一口氣,誰叫咱們大都不認識這款專業好貨呢?就算各語言說明內容也才印4面而已,但多少2張紙也算是省很大就是(?)還是私心覺得咱們要看簡體中文不是難事(咦?)
確實不是難事……=3=
黑色專用擦拭布的部份,除了中央同樣印上三音叉和YAMAHA字樣外,這類似眼鏡布的材質其邊緣還特別做成鋸齒狀,相當細膩。
就算不介意耳機上都是指紋,平常拿來擦拭墨鏡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翻白眼@@)還可以到處炫耀說連擦眼鏡的布都是名牌唷==+
好啦~~~週邊配件看完,這下可以看耳機本體了吧?拖了這麼廢話終於~~~!
緩緩地把第一層挪開,露出第二層時上面還有一張白色紙板。
全都移開後……
啊怎麼是耳機包???
坦白說第一眼會以為自己其實在開箱Yamaha出品的精品耳機包,原來耳機不是直接放在盒中而是再一層地收納在耳機包裡。
講耳機包怪怪的,感覺長耳包似的(咦?)
那改名一下好了~黑色的耳機攜帶包上面依然縫上三音叉標誌,深怕不知道這是Yamaha出品的傑作XD
開箱時上頭還有塊白色透明的塑膠膜蓋著保護,不過為了拍攝就先行移除了。
耳機攜帶包為潛水布縫製,除了有些許的抗水能力,布料的使用和縫製的技術也顯得這款攜帶包就算裡頭不放耳機也能相當硬挺。至於手提跟拉鍊處則皆同樣印上廠家字樣,整體性十足。
花了將近1/3的篇幅終於可以把包裝開箱完成(欠揍!!!)接著當然就是耳機本體的部份啦!!!
接著相當謹慎、小心翼翼地緩緩拉開……
…
…
…
咦?怎麼一團白白的?
白色的包裝隱約透出通紅的耳機。
緩緩拿出來後……
再將耳罩上的紙塞及捆整電線的魔鬼沾移除……
…
…
…
終於!!!終於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在此開箱完成的啦XDD
打開後發現,選紅色果然是對的。在標榜和山葉重機相同層級烤漆的加持下,這款PRO300全罩式耳機不僅散發出亮麗的紅色光芒,滑嫩細緻的表面也讓質感更為倍增!
耳罩的左右兩邊更有著鍍鉻色的三音叉標誌,加上流線的設計整個就像是YZF R1車主的隨身攜帶配件XD
除了兩側的標誌之外,頭帶上方處也印上了灰色的YAMAHA及其標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份的處理並非直接打印,而是在紅漆上方做出字樣後,再施以金油層的做法。故手摸的時候能隱約感覺到字體微微浮凸。
此外,頭帶下方也並非直接接觸到頭部,還多了一層橡膠軟墊,降低配戴時的不適。
橡膠軟墊兩側延伸則為耳罩的部份。不過仔細一看可以發現內層也有不少細膩之處。
其一是頭帶延伸內側的鋁合金飾片,以六角星型螺絲鎖上。螺絲的手感雖然稍稍微凸,但不影響其質感,反更顯得有種重機般的粗曠美==+
另外則是頭帶關節的部分,以打凸的L和R來表示全罩式耳機的左右邊之外,下方還很老實地寫了China……
雖然內層使用了不少塑膠材質,但好處是輕量化到重量約200g,能有效減少頭戴時的壓力,然像關節這一類重要處為了耐用度則使用了不少金屬。
關節處拉開後便可伸長,外側採用不鏽鋼金屬片製成。金屬片後頭內襯的部分則為2支塑膠架墊著。
伸長時共有6段,第1段可延伸較長,而後則等份地分成5段。
而為了便利使用,Yamaha PRO300這款全罩式耳機其關節當然有收折功能,而且使用了不少不鏽鋼金屬組件。
從這角度可以發現,關節處上端的金屬片兩側有著微微的突起,這是為了讓耳機組起時能穩妥卡住,裝上後會有清脆的「喀」聲,代表已經固定完成。
收折後大概是呈現這樣的造型,一般建議先收右邊再收左邊,畢竟左側有延伸出線,這樣收比較不會壓迫到扁線深入耳機本體時的線腳。
至於耳機上的全罩本體方面,Yamaha PRO300在其連接處採可動式設計,移動的幅度大約在20度左右,加上6段伸長的部份確實能配合大多數的頭型,所以不太會有頭太大戴不下的疑慮(喂!)
耳罩的部份則是以皮質製成,呈現外徑70mm、內徑40mm的正圓形,撫摸時皮質的手感相當滑潤且柔軟。不可否認以這樣直徑的耳罩來說並非相當的大,大概就是剛好罩住全耳的幅度;可同樣地Yamaha PRO300也因此在體積上提升了其在攜帶的便利。除此之外,內層紗網面的手感也不致於太過粗糙,故配戴和耳朵接觸時不太需要擔心會有刺激感。
至於裡頭的驅動結構方面,則為動態釹鐵硼磁鐵,有較佳的動態範圍。
左側20度的可動耳罩下,Yamaha PRO300的左側耳罩則有線組延伸。雖然線組本身的手感似乎沒那麼光滑且略微粗糙,但平心而論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不過也因為線組本身相當寬,整整5mm的扁線根本就是防纏繞的最佳示範,說是業界標竿也不為過XD
線控的部份,則簡單分成3個按鈕:負責聲音放大的+鍵及降低聲音的-鍵。除此之外中央的三音叉標誌按鈕則負責電話接聽、掛斷,及音樂播放、暫停、快轉等功能。中間按鈕按1下時可播放或暫停音樂;按2下則可跳到下一首曲目;3下為跳到上一首。至於長按著中央按鈕時更可拒絕來電。
不過此線控功能基本上是以對應Apple系列產品為主,其他款式則須測試能否通用。
另外線控背面的小洞為麥克風的所在之處,通話時對週遭噪音還算有一定的程度,但如果手邊正好在做些其他的事、弄點東西之類的,可能還是會聽得有點明顯就是了=3=
線組的末端則為L型的3.5 mm stereo端子,並鍍金處理以增加抗氧化能力。金屬色的三音叉標誌有時在光照下時還會折射在桌面上,只能說連細節都有一定程度的講究。
除了原本的3.5 mm stereo接頭外,耳機攜帶包內夾層還附有6.3轉接頭,也同樣鍍金處理。
當然就配戴上,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的表現也並非完美無缺,最直接的感受莫過於兩側的夾力會讓耳朵產生些許壓力。但畢竟耳機這玩意戴久了力度多少會降低,以配戴1小時來說,這款全罩式耳機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同重機、汽車一般,烤漆縱仍亮麗但其實是相當脆弱的,在交通工具上這樣,在耳機上更是如此。由於漆面畢竟是烤在塑膠上,無法抵達較高的溫度;且畢竟是較小的物體,導致烤漆層無法像重機那樣比較耐用,這也導致要好好保護耳機上的漆面得甚為小心。不過看著那流線型的外表、重機般配色,好像戴出去耍帥比較實際的啦XD
那麼實際聽起來的聲音特性方面呢?這時候當然要好好試聽一番才能見真章的啦!總不能虛有其表、毫無內在吧?
既然是日本旅遊值得推薦的必買商品,那麼性能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戴起來好不好看到好不好聽,既然都開箱了當然要試一下的啦~~~所以有請……
…
…
…
咦?
當然是找妹來戴啦~不然我來戴啊?(怕自己戴沒人看QQ)
本次由運動系黑侍女孩阿布來為大家實際戴上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並好好地評點一番!!!
聽個歌而已,表情可以不要這麼銳利嗎(揍飛~~~)
平心而論,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確實外觀上充滿著重機運動感,俐落的造型為整體加分不少。
然實際聆聽時,回饋的聲音特性就同級耳機來說,其水準確實是有耳共聆的。在而後大約使用超過100小時確保振膜熟化後可以發現,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就低頻與高頻的部分算是最稱得上水準之處,然中頻的部分則表現平凡,算是遺珠之憾的地方。
以低頻來說,儘管跟同級專講究低頻的全罩式耳機相比仍略遜一籌,但仍相當硬底子,宛如穩紮穩打的下盤功力卻又腳步靈活,不會有種悶而不發的感覺。這使得聲音迴盪到耳中好似將氣勢也一併送入,但又不致過於顆粒,有著相當好的連續性。
高頻的部份,簡而言之就是清脆但不刺耳,當一陣大珠小珠落玉盤時,那併發的聲音不只不討厭,還相當令人入迷,就像是山葉家為Lexus打造LFA引擎時調出的高轉聲音,扶搖直上卻不暴力相向!在震破玻璃杯的那一瞬間,迴盪的是美聲高昂,為高頻留下美麗的曲線。
然儘管如此,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的中頻卻成了罩門之處。相較於低頻和高頻,中頻的表現則平凡無奇,較不能達成太細緻的表現,唯一的好處是比較突顯曲目當中的樂器成分,有點像一輛跑車油門踏入時本來起步都還有深沈的排氣聲浪,衝至高速時也有顯著的尖銳迴盪;但不知怎麼回事,中段加速度時忽然變得排氣聲浪氣度不足,像尋常轎車一般,引擎的往復運作反而較為明顯。
此外,另一缺點的部份則在於僅70mm小耳罩耳機的先天缺陷,聲音的空間感和解析度會因此有所拘束,但這點以同級推薦來說,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的表現已經相當可取了。
然而,就整體造型和實際的音質表現來說,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除了外型極佳,撇開對中頻無法有太強的表達,確實是相當不賴的入門級全罩式耳機。但難道就因此有資格列入日本旅遊的必買推薦行列嗎?當然不只是這樣!
事實上,由於Yamaha PRO300全罩式耳機已經出現了一些時日,但這款耳機的表現仍足以凌駕不少同級產品(中頻不論的話XD)那既然賣上好一陣子就代表有所折扣,相當出剛在台上市時得要花費7900的售價,不僅台灣這邊有些店家已經半價折扣之外,日本許多電器賣場也幾近是1張萬円福澤諭吉、2張千円野口英世便可搞定的程度,而且一買就退稅,匯率抓得好的話根本就是半價以下的價格穩妥入手世界最大樂器生產商打造的專業全罩式耳機!!!
說到此處知道為什麼心動兼日本旅遊必買了吧?根本就是好聽、潮流又划算,三個願望一次滿足的推薦好物啊啊啊!!!
而且頭上頂著擁有重機廠的Yamaha,就覺得潮度整整多了一倍,而且還是夠講究才會懂得用(咦?)
所以……
既然是日本旅遊必買推薦,一定要帶回來讓自己也來開箱一下唷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