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展館的鋼骨結構在低頻共振中迴響,燈束與聲浪如海浪般湧動。空氣帶著輕微的機械油氣味與金屬熱度,地面反射出燈牆的冷光。就在這樣的氛圍裡,全新世代的MAZDA CX-5被置於其中。這是一種熟悉卻又陌生的輪廓,依舊是魂動的筆觸,但整體姿態更低、更寬、更穩。歐規左駕設定、重新拉長的軸距與放大的體態,使它在一片喧嘩之中仍維持著自己的節奏。
自2012年誕生以來,CX-5一直是MAZDA SUV語彙的基準。當全球市場快速轉向電氣化與跨界設計,這輛車選擇以比例與靜謐重新說話。展場公佈的基礎數據清楚指出:車長4690mm、車寬1860mm、車高1695mm、軸距2815mm。這不只是放大,而是一種節奏重整。後艙空間的垂直餘裕與583L行李廂的水平延展,使實用面也獲得結構性提升。MAZDA未急於公佈上市日期,只以「2026年之後導入日本」作為時間節點,留出設計與市場成熟的呼吸空間。
延伸閱讀:2026 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看不見的底蘊,才是最為深厚

線條維持,比例改寫
外觀的變化乍看保守,卻在幾何之間藏著革新。頭燈組縮窄成纖細光刃,內部LED排列如雕琢般精確。格柵以橫條封閉造型收斂表情,鍍鉻飾條在下緣形成一道水平光軸。整體視覺由原先的肌力感轉為延展感。車側線條筆直而克制,肩線貫穿尾燈形成穩定的重心,尾門中央以MAZDA字樣取代廠徽,使識別感更純粹。

在燈光照射下,金屬曲面並不耀眼,而是以柔和反光呈現質地深度。這是MAZDA「少即是多」的哲學延伸,讓光影的呼吸取代線條的裝飾。從遠處看,CX-5不再像過去那樣具備運動張力,而更像一個靜止的能量體,等待被點燃。

數位光域的靜謐
走近車艙,光線從車窗邊緣灑入,映出15.6吋懸浮中控螢幕的亮面輪廓。畫面以Google Built-in系統為核心,與10.25吋數位儀錶形成雙層視域。
最引人注意的變化在於空調介面。此次幾乎全面移入觸控螢幕中操作,僅保留前後除霧的實體按鍵。確實讓中控台顯得乾淨、統一,卻也使原有的直覺操作被數位層包覆。當光線反射在螢幕上、指尖滑動延遲半拍時,那種機械結構帶來的信賴感也隨之遠去。這種改變體現出品牌對「極簡」的執念,卻在人機介面上顯得過於理性。美感被保存了,便利性卻被稀釋。
排檔桿依舊採用機械式結構,金屬阻尼與皮革包覆仍具手感,但在周圍數位化的氛圍裡顯得略為滯後。或許這是MAZDA刻意保留的溫度,讓駕駛在數位時代仍能感受到機械的重量。然而在整體趨勢上,它也暴露出品牌於新舊之間的矛盾:不願輕易放手機械的真實,卻又不得不擁抱電控的未來。
空調出風口延續水平設計,但造型略顯支架。金屬邊框比例偏重,使線條在視覺上產生輕微分割,削弱整體的流暢感。若能以更隱匿的格柵設計或更輕盈的橫向銜接,勢必能讓內艙的「呼吸感」更為連貫。

方向盤則是一個值得細看的新符號。中央不再是熟悉的「翅狀廠徽」,而改以「MAZDA」字樣橫列,簡潔而直接,將品牌意象從符號回歸文字。那幾個字母以銀色浮雕呈現,低調卻極具辨識度,彷彿是在宣告一場從圖像走向語言的時代轉換。這不只是設計選項,更像是一種品牌自信的具象化。

後座膝部空間提升,椅面支撐性加強,BOSE音響播放的展場配樂在車內轉為柔化的頻譜,音浪流過座椅與飾板的縫隙,讓喧囂外界被短暫隔絕。這是一個不急著展示科技的座艙,而是以工藝質感包覆科技的世界。只是,當所有觸感逐漸讓位於觸控介面,當符號被文字取代、實體被數位吸收,MAZDA所謂「以人為本」的哲學,也在此迎來一次最具象的試煉。

動能的轉換語彙
MAZDA在現場揭示CX-5採用2.5L自然進氣引擎結合輕油電系統,配上6速自排與i-ACTIV AWD。柴油引擎正式退出舞台,所有重點集中於燃效與順暢度的極致化。新世代SKYACTIV-Z平台在結構剛性與底盤幾何上同步優化,重心降低約10mm,配重比更趨平均。
品牌工程師在簡報中強調,這是「最後一個以純燃油作為主體的世代」,因此整體調性轉向更安靜、更平穩。懸吊行程比前代稍長,轉向機構重新標定,以提升回饋線性。沒有極端的數據,只有強調「駕馭感回歸本質」的語句。這種收斂,恰恰是MAZDA的性格。
展場人群圍繞車台,手機鏡頭不斷捕捉細節。鏡面地板倒映出車體曲線,彷彿把「比例」這件事具象化。CX-5成為一面鏡,折射出品牌在電氣化時代的自省:如何讓機械與情感共存。


同場加映:Vision X Coupe & Vision X Compact
在展台深處,兩道截然不同的身影勾勒出MAZDA的未來維度。Vision X Coupe以銀白車身映照燈牆,線條如雕塑般緩緩流動。長車頭與短懸吊讓比例近乎GT跑格,但視覺節奏並非張狂,而是優雅與力量的對位。藍色內裝環艙包覆,座椅與中控台以層疊曲線銜接,整體氛圍宛如靜止的海面。插電式混合動力架構象徵品牌向電能過渡的旗艦藍圖,同時融入碳循環燃料與行動碳捕捉等永續研究。這台車不只是設計實驗,而是一場能源哲學的演繹。


Vision X Compact則以紅色車身在場內另一端形成鮮明焦點。短車頭、厚輪拱與高腰線,使小巧體態充滿張力。紅黑雙色座艙延續外觀對比,以輕量結構與極簡介面展現都市導向的設計邏輯。資訊皆被整合進單筒式懸浮儀錶中,是足以發展為實體配置的有趣架構。這輛車既是實驗,也是一種提醒:未來的小車不需炫技,而該回到「駕駛與人」的親密距離。

兩款概念車與CX-5同場陳列,宛如時間軸的兩端。前者向上描繪旗艦與技術的遠景,後者回應都會生活的速度與感官。CX-5則站在中間,成為連結現在與未來的現實篇章。當展場燈光緩緩變暗,銀白、紅色與灰銀三種車體在反射之中彼此呼應,MAZDA的設計哲學以「光」為媒介被重新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