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試駕
這一天,我們都等了許久……。
以「槍騎兵」為名的Mitsubishi三菱Lancer車系至1973年開始如今已走過44個年頭,不僅是陪伴許多人成長記憶的車款;而自1992年開始衍生的Evolution,也就是最高規格性能版的EVO系列,更是令眾多車迷津津樂道的四驅神駒。除了經歷過不少WRC世界拉力錦標賽賽事外,舉凡《霹靂火 Thunderbolt》、《烈火戰車2極速傳說 The Legend of Speed》、《玩命關頭2:飆風再起 2 Fast 2 Furious》、《玩命關頭3:東京甩尾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Tokyo Drift》、《玩命關頭4 Fast & Furious》、《終極殺陣2:雷霆霹靂 Taxi 2》、《頭文字D INITIAL D》等影視作品皆能看到這款威力加強版Lancer的身影,有此可見在螢光幕前EVO能如此活躍,那麼平實版本的Lancer是多麼地深植在人們的生活中。
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或許Lancer車系擁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評價,但礙於現實的壓力以及日本三菱母廠無意開發轎車及性能車之下,Lancer差點就成為錯誤政策下的犧牲品。就在8代Lancer與10代EVO悄悄地沒入之際,咱們台灣的中華三菱終於出手介入這款稱作三菱神主牌並不為過的後繼陣容,讓這款車終於獲得了起死回生的一線生機QQ
如今在經歷長期的開發、測試後,只有一句話要說的是……各位觀眾!2017年Mitsubishi三菱9代Lancer開箱試駕正式登場!!!
是的!!!這款由咱們台灣的中華三菱主導開發,經歷眾多血淚下終於大改款完成的9代Lancer,終於在賦與了Grand Lancer之名後終於隆重上陣。只能說三菱的房車市場後繼有車,但並不代表Grand Lancer就足以撐起這張扛霸子招牌,畢竟日本母廠自己不給力搞得海外廠必須想辦法吃自己,可吞不吞得下去又是一回事。但話雖如此,在本次於南投魚池、埔里,乃至登上合歡山武嶺的搶先開箱試駕中,Grand Lancer驗證了只要用心,自主開發也是能夠有著好評價,不論是動力、懸吊,2017年式的Grand Lancer的表現與上一代相比皆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次中華三菱的表現也確實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不過究竟優異在哪裡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首先在下必須承認的是,因為突發奇想外加臨時起意,咱們非常自虐地直接給Grand Lancer來場衣服帶不夠的的攻頂試駕,位於合歡山武嶺的這一刻車內儀表顯示的室外氣溫僅只有攝氏9度左右,外加山巔上屢次突如其來的強勁大風,搞得拍照拍到手指在抖(冷QQ)也因此於山頂上的幾張照片已經是盡量拍的程度。但儘管如此Grand Lancer仍舊給予了咱們評價上相當亮眼且聚焦的外型,本次開箱試駕時發現樸實的銀色烤漆仍引起山上其他遊客的注意,就知道這次大改款後的外型可以說是備受肯定。
事實上2017年式Grand Lancer當初還在對岸受測、流出的外觀照時,在下對當時看到低解析度照片中的外型感到好生失望,可當實車映入眼簾時卻發現果然那種拍得不清不楚又不會抓角度的照片真的有夠不可信。Grand Lancer採用了與自家休旅車Outlander一樣的Dynamic Shield設計風格做為延伸家族式樣的規格外型,前保桿左右拉開的雙鐮刀鍍鉻裝飾外加由三菱標誌延伸的雙翼水箱罩成為了這款車在車頭視覺上的最大特色,坦白說能做出這樣的水準著實讓人稍微鬆了一口氣。畢竟從原先以休旅車式樣化為轎車的比例確實是需要一定的功力,弄得好叫做如虎添翼、弄不好的話那就只是痛哭流涕,也因此在這次的外型開發中,中華三菱設法讓GT-R R32的設計者國本桓博先生以及義大利賓尼法利納團隊參與了這次的視覺打造,讓這件不簡單的任務有變得稍微簡單。
當然以現在的外型評價而言,個人認為Grand Lancer仍存在著修飾空間,除了大燈面有點過於平整外,水箱罩捼能增加點褶痕相信能更為動感、有型,不過按照以往慣例這對中華三菱來說不過是小兒科的事,這一輪就先主打家庭、下一輪會變出什麼動感規格式樣也說不定。
而就本次開箱試駕的2017年頂規Grand Lancer旗艦版規格來說,給予的配備還算是頗有水準,大燈照明採用了LED大燈組,日行燈的部份則沿著燈組下緣形成雙L型字樣;而車頭的鍍鉻鐮刀曲線更會在這款車上多次出現,從明顯之處到許多小細節皆可看到疑似的身影。
引擎室打開後,先說咱們有確認隔音棉沒偷,而且隔音工程連防火牆的部份都有所強化,沒放照片只是因為覺得沒必要而已,畢竟三菱本來就不會做偷引擎室隔音棉這麼沒品的事,只是最近被某輛日系進口車嚇到所以想說還是要加減提一下(咦?)
但平心而論,引擎室中的週邊設計仍和上一代也就是俗稱鯊魚頭的8代Lancer有些雷同,且引擎本體採用了和Lancer Sportback同樣代號為4J10的1.8單凸輪軸MIVEC引擎規格。但正所謂「同款著無同師傅」,在本次開箱試駕中咱們深深體悟到即使使用同一顆引擎,但2017年式Grand Lancer展現出來的動能感受卻跟Lancer Sportback截然不同。一方面是由於拜變速箱所賜,Grand Lancer採用了與小改款的3代Outlander相同的Jatco CVT 8變速箱,CVT 8原先是使用在莫約2.0-3.5升引擎所使用的變速箱,這次配合僅1.8的4J10使用不但不會大材小用,反而讓油門輕巧明快,免除了像Lancer Sportback一般起步稍嫌拖重的感受,並換得更高的燃油經濟性;另一方面則是引擎本身的出力調教,原先在Lancer Sportback身上4J10的最大馬力為143ps/6,000rpm、最大扭力18.2kgm/4,200rpm,在Grand Lancer身上調降為140ps/6,000rpm、最大扭力17.9rpm,據悉這是因為變速齒比折衷調整後的結果。雖然就帳面規格數據來看Grand Lancer好像略遜於Lancer Sportback,但實際駕馭時也因為齒比調整的緣故為Grand Lancer換得了更均勻出力的評價水準,加上Lancer Sportback在車重上的劣勢,也讓Grand Lancer在整體的動力表現其實比起前一代更來得均衡。
不過在一些小細節上,Grand Lancer未能跟風仍有些許可惜,譬如雨刷噴頭仍是設計在引擎蓋上,當然正如先前所言,這樣的設計好處就是便於維修、壞處就是雨刷水容易飛濺到引擎蓋烤漆上,假如有放置腐蝕性較高的雨刷精則容易造成烤漆褪色;另外雨刷的部分仍採用傳統硬骨雨刷,不過此方面要更換成軟骨或三節式雨刷並非難事。
至於前擋風玻璃方面未採用外嵌式製作,但邊緣有相當明顯的導水膠條設計。
而在車身規格尺寸方面,2017年式Grand Lancer和先前鯊魚頭Lancer雖然頗為相近但仍略有不同,全長落在4,615mm、寬1,770mm、高1,490mm,僅長與寬略成長了一點,軸距的部份則維持在2,635mm。雖然嚴格來說Grand Lancer算是沿用8代Lancer平台下所誕生的產物,可基於外觀、內在,乃至懸吊上的不同,讓這款車著實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駕馭感受。
然如同先前所言,從Dynamic Shield設計風格延伸而來的鐮刀曲線,可以看出車側的部份也做出了這樣的折線,從前葉子板為啟始點,上下勾勒出延伸曲線,彷彿一把武士刀刀尖刺入車身,形成了動感且銳利的線條。至於側裙的部份,則是因應頂規旗艦版所裝設,但有略微呼應前後保桿下方的擾流角度,整體評價來看還算得宜。
可惜這個是裝飾用的側鰓,不過未來會不會以此車型開發下一代EVO然後就變成真的側鰓……我就不知道了XDD
輪圈的部份,旗艦型搭配的是18吋雙色鋁圈,其他較低的規格則為16吋。以18吋為例,配胎採用215/45R18的Bridgestone T001。嚴格來說這條胎屬於歐系房車上常見的專用胎,胎壁略軟但可換取一定的舒適性,加上媲美性能胎的乾濕地抓地力及房車講求的低滾動噪音,個人認為Grand Lancer會配上這款胎可說是誠意十足、用料得宜。
另外在造型上,Grand Lancer在一些小細節上可見著所謂的小鯊魚鰭,譬如後視鏡下方及連接處側邊,相信對於導風及抑制風切聲上有所助益XD
不過後視鏡上的重點不只如此,還有……
是的!本次Grand Lancer可是有導入BSW盲點偵測系統的唷!簡單講就是旁邊有來車的話會逼逼叫啦XD
當然可是要到一定的等級才有的配備,不過如同過去的慣例,以國產車來說三菱家算是還蠻願意將規格配備下放的車廠,而本次BSW便算是大改款的亮點之一。
至於車尾的部份,開箱試駕時發現2017年式Grand Lancer確實做出了與過往不太一樣的曲線,左右以全包覆性的設計讓車尾造型更趨於跑格,後保桿左右側有點類似像Infiniti G35 Coupe的角度,當然車身再稍微低扁的話會更有轎跑意味。不過以現行設計來說,Grand Lancer確實有把握到一定的風格,配上於後桶蓋上的梯形大面積牌照凹槽確實不賴,且上緣還修飾出類似鴨尾般的角度。
順帶一提,後擋風玻璃為外嵌式的設計。
至於自車頭延伸而來的鐮刀曲線在車尾則是於尾燈造型上呈現,並側邊施以3片小鯊魚鰭點綴,只能說連當年的鯊魚頭都看不到這麼多的魚鰭啊……(咦?)
懸吊方面,源自於上代的前麥花臣、後獨立多連桿並皆輔以防傾桿的設計,在Grand Lancer身上其實又有著再進化的不同之處。以本次開箱試駕的旗艦版來說,懸吊的部份採用原廠特別調教的MDSS ADV運動化懸吊,而其他規格的懸吊則為MDSS PRO。但不論是哪款避震,後懸吊仍堅持獨立形式這點應該要給三菱拍拍手,雖然過彎比較沒得舉腳(咦?)但後獨立多連桿的貼地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不少同級車採用非獨立的扭力樑來說,後獨立多連桿所帶來的先天物理優勢仍難以抹滅,也增加了駕駛在過彎時的信心。
後車廂的部份則是維持與上一代近似的大小,特別放進3個包加減示意,可以看出還有著不少置物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隔音工程方面,Grand Lancer還動刀動到後車廂底的部份,內層舖設了隔音棉,且底板可勾扣在車身上,以妥善抑制從後車廂傳來的異音。
再者則是組裝的細節與品質的提升。以後尾燈的材質和鎖上車身的接縫為例,除了用料提升外,留有的接縫也比過往差距更微,且鈑件焊接處也比過往來得平整。
接著打開車門繼續開箱、評價一番,話說這已經是咱們下山後在清境農場附近拍攝的了唷~~山上真的太冷了……QQ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內門把部分的造型也呈現和車頭相同的鐮刀造型,看來確實是裡外呼應。
座椅的部份則是施以橘色車縫線,個人認為搭配橘色烤漆達到內外皆然應該確實相當帥氣,不過比起線條更值得一提的是椅背和椅面的車縫造型,加上泡綿的調整確實有強化支撐性,但仍不致於過於硬派,算是有維持過往的基調。
又見橘色車縫線,這次是出現在中控台副駕駛座氣囊下方的位置。
坦白說以同級車為例,中控台會用上皮質包覆處理其實越發少見,但2017年式Grand Lancer仍禀持著這樣的材料設計,並在中控台延伸至儀表的硬質塑膠上押上偽車縫紋。一般現行日系車慣用的手法是在軟質塑膠上押車縫紋,Grand Lancer這樣的做法反而比較少見,但又配上真的皮質包覆時,彷彿在預告硬質塑膠那塊未來縫上皮質的可能性……(咦?)
整體來說,Grand Lancer的中控台評價上仍是走比較中規中矩的路線,相較於現行同級車款來說屬於不溫不火的類型。雖然從先前流出的資料上似乎讓Grand Lancer配了一款直立大螢幕主機,但或許基於成本考量,也有可能是留著未來小改款使用,本次採用的是8吋多功能觸控主機外加實體按鍵,而旗艦版下方空調旋鈕則為雙區恆溫,整體來說確實簡單並且到位,排檔外圍鞍座上的鐮刀曲線飾板也確實是別出心裁,唯可惜在車內呈現的銀色飾板色澤上仍有點差強人意,若再稍微加強相信更能展現設計上的特點與優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搭配的主機擁有著鏡射功能……

HDMI鏡射簡單而言就是可以讓智慧型手機和這組主機連動,手機出現什麼畫面主機也同步出現。不過要提及的一點是,基於軟體的緣故目前設計上連動iOS系統時仍必須從手機上操作,但連結Android系統手機時則可透過主機螢幕直接操作。另外,這組螢幕還可使用「聲控」控制(忽然想起聲控義肢的笑話,咦?)也就是可透過聲控啟動語音功能來操作,不需要在那邊手指揮來揮去。

雖然還是揮得很開心啦XD

飲料架不加蓋,但周圍有以鍍鉻裝飾。前方則配有BSW盲點偵測系統的開關,行進間可透過左右後視鏡感應警示。至於一旁的預留孔,就看以後會加什麼料了……
中央扶手置物箱的容納空間還算有一定的深度,不過值得留意的是Grand Lancer有配備USB充電孔,在這個年代還真的是非常需要標配的產物啊……
也因此可以發現,在扶手置物箱開啟的邊緣處有2組放置電線的凹槽,讓扶手蓋放下後不致於壓迫到充電線。
雖然中控台整體的設計中規中矩,但Grand Lancer仍在不少細節上下了功夫。除了三幅方向盤的兩側同樣以鐮刀曲線設計飾板外,方向盤上緣的凸點也相當適合在進行略微激烈的操駕控制;相反地下方圓弧形的設計則便於放鬆地駕馭。
當然皮質包覆加上橘色縫線又有另外的爽度,不知道為什麼手指劃過縫線就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快感。
當然定速是少不了的,為比較可惜的是本次Grand Lancer尚未能配備和Outlander一樣的ACC+FCM,也就是主動跟車和主動煞車系統。只能說這玩意一旦配上了在現行同級車還真的是很逆天的規格,就期待小改款時會將此配備下放以再次提升Grand Lancer的評價及戰力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三菱家的慣例,本次Grand Lancer的換檔撥片依然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製作,莫說是同級車,即便是歐系進口車也越來越少見到使用這樣的材質,大多仍使用塑膠撥片,這一點確實值得說嘴一下。
另外在本次大改款中,Grand Lancer又在2017年完成了一項里程碑,成為史上第一款配備數位液晶儀表板的國產車!!!看在這配備的份上,中控台並未太突出什麼的根本就不重要了,數位液晶儀表的爽度唯有現場使用時才能感到原來是這麼的好用。
在本次的開箱試駕的合歡山巡禮中,拍攝內裝的部份是在位於清境農場一帶,室外溫度大約是20.5度;然登到合歡山頂、武嶺一帶時外頭氣溫就只剩9度,且山風極強吹得咱們不要不要的(咦?)由此可見儀表資訊上就氣溫的部份相當值得參考。然除了自發光的特性和可顯示多種的資訊外,數位液晶儀表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可依照個人喜好切換儀表風格,而目前Grand Lancer共內建3款模式,以上為所謂的星光版圖案。
透過方向盤左側位於中控台上的按鍵以短按及長按的方式切換,使用上非常地防呆。短按為選擇,長按為確定,除了一般如胎壓偵測、里程記錄等車輛資訊顯示調整外,Grand Lancer的選單還有著速限警報及速限變色,自定車輛速限時在超速會有所警示;亮度調整指的則是調整儀表亮度,至於最大的亮點莫過於畫面風格和主題切換則可調整儀表顯示的配色和圖案內容。
除了剛剛出現的星光版之外,還有這款雙環版和看起來有點阿斯拉的單環版,並未來其他模組陸續開發後可透過下載的方式增加儀表辨識的圖案,簡單講就是想多帥就多帥,看膩就可換。
亮點之二不是未偵測到鑰匙,而是全繁體中文化的介面!!!這年頭看到繁體中文就是種感動啊……果然國產開發就是有這款好處,當然數位液晶儀表未來要因應各國調整語言顯示其實還算容易,也增加了Grand Lancer拓展海外市場的可能性(遠目~~)
亮點之三就是導航設定之後,儀表右側邊會出現簡易的指示,包含方向、街道名和里程數,讓駕駛有最直覺的判讀。
然後然後……有沒有看到底下的隱藏小亮點呢?沒看到!?再仔細看一點,還記得咱們這趟行程直接從魚池鄉攻上武嶺嗎?這張照片是回程快要抵達飯店時拍的唷!整個油耗才掉那麼1格,但到底掉多少我也不知道(欠揍!!!)
可這也代表實際的油耗表現或許相當值得期待,就看以後試駕時的實際油耗實測了。
接著來看到後座的部份,配備3頭枕外加與前座相同的造型算得上相當得宜,而且鐮刀曲線的門把是如此地顯眼XD
事實上從上一代的鯊魚頭Lancer開始,三菱家雖未特別標榜後座空間但其實不容小覷,而如今2017年式Grand Lancer的出現在椅背及大腿支撐的部份也略有調整,這下咱們就特別請到這位沒事長太高的仁兄來加減示意。
先強調一點,這位愛迪達仁兄的身高183cm、身高183cm、身高183cm,很重要所以要說3次!!!一位身高沒事長太高的大男人在坐進Grand Lancer的後座後、前座不刻意前移的情況下可以發現……
唉唷!這下要拍拍手了,膝部空間還有一個拳頭以上耶!(愛迪達仁兄有強調他的拳頭比較大,強調這要做啥,又不是沙包那麼大~~)不過有此可以發現即使對183俱樂部的人來說Grand Lancer也有一定的乘坐空間,即使與同級車相比這款車的軸距並未特別地長,但運用空間設計的優勢仍可以換取超越許多同級車的後座空間水準。
不過比起膝部空間,個人比較意外的反而是大腿支撐,對可以完美加入183俱樂部的人來說大腿的支撐性頗為完整,這也確實是Grand Lancer的評價優勢。
但當然基於各間車廠的造車思維與習慣,Grand Lancer仍未採用所謂的平整化果嶺,對中央乘客來說雖然是略微可惜,可就安全性來說代表這款車仍有著一定程度的中心強度,不過個人還是比較期待未來下方能多一支傳動軸……(咦?)

最後關上門領略試駕心得前,發現的這項細節可一定要提一下,畢竟這可是歷代Lancer中第一次配備這樣的玩意!有沒有看到門邊下緣有個突出的黑色金屬圓柱?這款設計用意是在於讓車門可以更穩固地扣在車身,已應對側撞。

只能說撞爛38輛不是撞假的啊……是的,這輛車在上市之初為了符合各國的安全標準,中華三菱特別在彰濱工業區進行了國產車史上最嚴謹的撞擊測試,以撞掉38輛、反覆不斷測試後才打造出現行的量產車體,只能這次Grand Lancer之所以能出現,原廠確實花費了許多心思,也代表有些事不是做不到,而是願不願意==+

回到實際試駕的部分,在咱們來回奔馳在合歡山的上下坡道時,可以發現儘管一開始認為這款車採用了與Lacer Sportback相同、1.8升的4J10引擎,可整體的動力表現卻截然不同。拜與Outlander的新款CVT 8變速箱之賜,優勢確實是一覽無遺……應該說一踩無疑,整個上山過程極其順暢,頂多開到3,000rpm時便足以攻略山道,簡單來說開啟來確實不痛苦,且相當有趣。
除了變速箱銜接上比起過往更為流暢,動力產出的時間點也確實比起先前更為到位,並呈現更為線性的輸出反應,讓這款車即使與先前相比少了3ps的馬力,但若要選擇的話仍是現行的調教更具備勁道力,畢竟開車在路上是不會動不動就最大馬力,均衡且適宜的設計反而更能引起駕駛的注意力(好多力@@)
另外懸吊調教方面,只能說Grand Lancer比較像是保留了先前鯊魚頭2.0的調性,但硬度似乎又不完全相同,可又比Lacer Sportback和Fortis更硬派了些,算是有調出與過往不太一樣的感受。
以咱們駕駛的這款頂規旗艦型為例,採用的是由日本母廠調教的MDSS ADV懸吊結構,與其他版本的MDSS PRO懸吊仍有程度上的差異,不僅在過彎上側傾相關的抑制也能明顯感受,並煞車盤徑從原先的前15吋、後14吋加大到前後皆16吋的水準,也讓彎道進行點煞時的反應更為確實,輕踩而過油門繼續輸出,漂亮的過彎一氣呵成;而統一配備為前21mm、後20mm的防傾桿也同樣是抑制側傾的工程之一,略傾但不致於過度晃動,當然跟真正的性能車款相比還是有一段距離,不過以房車來說已經是可圈可點了。
就在這個入夜時分,2017年式Grand Lancer之高山上開箱試駕就在此告一段落。雖然新的繼承者誕生,或許不像以前如此充滿著熱血氛圍,但基底上仍保留著原有的特色,不論是後獨立懸吊或是在舒適與硬派間調教得更適切的避震,以及讓動力表現更為進步的變速箱,皆代表著這款車並未忘卻自身的血統。而在如今台灣首發、逐步成為全球戰略車之際,未來的Grand Lancer是否會再演化出2.0或是渦輪甚至因此導引出下一代的EVO,坦白說這點仍尚未分曉,但只能說見著現行Grand Lancer的表現,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