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自殺突擊隊, 反派, 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瑪格·羅比, Margot Robbie, 死射, 死亡射手, Deadshot, 佛洛伊德·勞頓, Floyd Lawton, 小丑女, 哈莉·奎茵, Harley Quinn
基本上看到《自殺突擊隊 Suicide Squad》就想到隔壁棚動畫《精靈寶可夢 Pokémon》的台詞……:「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 |
(圖1. 摘自www.suicidesquad.com) |
好啦~在下承認自己想太多,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群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尤其是小丑女哈莉·奎茵(Harley Quinn)……==+
是的,這部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主演,大衛·艾亞(David Ayer)身兼導演、編劇、製片的DC電影宇宙續集《自殺突擊隊》,其實是開啟後超人時代的反思作品。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後超人與末日打得兩敗俱傷、躺在棺材裡等待復活後,依據時間線的推演人類開始思考當遇上像超人這樣的反派時,是否能展現更為有效的應對方式來解決這樣的敵人,而在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飾演不擇手段的政府高層阿曼達·華勒(Amanda Waller)指示下,解決這問題的良方竟然落在一群身懷絕技的反派身上,也因此開啟了《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的契機。
![]() |
(圖2. 摘自www.suicidesquad.com) |
坦白說這樣的架構自古以來也並非第一次,將敵人為我所用的思考在人類歷史上也層出不窮。只是延續之今故事的描寫可以多了超能力、對付的對象也有超能力,故事性的增添和世界觀的延續讓《自殺突擊隊》的存在說是舊瓶新裝也不為過。只是飲入後是否有越陳越香的感覺呢?雖然入口之後有些雜質,但個人對這部片仍是抱持著肯定的。
《自殺突擊隊》這部片的存在,其實先不論劇情內容,對目前的DC電影宇宙世界觀至少有兩層的意義,其一是為了整體帶出更多觀眾熟悉和不熟悉的角色。或許對於部分有在追美劇或美漫的讀者來說,像死亡射手(電影翻成死射實在有夠難聽的)、迴力鏢隊長、武士刀卡塔娜等人都還算略之一二,但對不熟悉的觀眾來說,若未來宇宙延伸有這些角色出現,不僅得花上篇幅介紹這些本身故事背景和特殊能力似乎不夠吸引人的角色,再者就熟悉情節的DC粉來說也會變成難看的老調重談,所以因應《自殺突擊隊》集結起來拍攝一部反而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撈一筆XD)
![]() |
(圖3. 摘自www.suicidesquad.com) |
其二則是個人認為《自殺突擊隊》其存在更為重要的意義:為日後蝙蝠俠招集團隊的《正義聯盟 Justice League》鋪陳,並形成對比和反差。由政府招募的壞蛋,以利害關係組成的《自殺突擊隊》和英雄自組,以愛和友誼組成的《正義聯盟》,有沒有反差?當然有啊!片尾彩蛋阿蝙自己都這麼說了(噓!)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發現《自殺突擊隊》在強化DC電影宇宙世界觀的同時其實也扮演著承先啟後的位置,雖然就整條時間線來說其比重並未太高,也未特別深究蝙蝠俠與新一代小丑之間的關係,但也因此還算能獨立觀看,真在劇情上有些問題問問身旁人大概就能打完收工,故延續劇情的方式也和隔壁棚Marvel以分支進而匯流的方式大有所不同。然而,或許DC在整體電影上未有所謂像Marvel那樣長期關注壓在那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也因此每部片的呈現也因此更能展現導演、編劇,乃至視覺藝術等人員之間的特色,關於這點《自殺突擊隊》的表現更為鮮明。
![]() |
(圖4. 摘自www.wired.com) |
本次負責執導、編劇等要務的導演大衛·艾亞,就過往經手的作品可以發現,其對於善惡的呈現一直是以灰色地帶來詮釋,不論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還是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大衛的風格並未有鮮明的善惡對立,而是更貼近人性、更貼近現實。譬如過去編劇、大家耳熟能詳不知已經重播幾回的《玩命關頭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以及窩裡反的《反恐特警組 S.W.A.T.》皆呈現這樣的氛圍,即使是在這種超現實的《自殺突擊隊》中也可嗅出端倪。故此,本片當中才會多次插敘強調死亡射手與女兒的親情、小丑女哈莉奎茵與小丑之間的愛情,甚至連配角燄魔查托·桑塔納都有為家庭贖罪的劇情,讓這些角色多了一分寫實,換得了一絲救贖。然而,這樣的走向固然為反派們增添了人性,但可惜主軸劇情上卻顯得有些失之交臂,除了本片要解決的反派明明是阿曼達·華勒惹出來但卻要自殺小隊前往救援外加解決,然後華勒卻可以全身而退實在有些不符合邏輯外,剪接上的不夠連貫也讓主線劇情的強度打了些折扣,造成了枝葉茂密但樹叢矮小的灌木走勢。
![]() |
(圖5. 摘自www.ew.com) |
但話說回來,一部電影的存在一定要有鮮明的主幹嗎?個人認為因地制宜下確實不需要這樣。如同先前說說在宏觀整個DC電影宇宙來看,《自殺突擊隊》的存在比較像是強化觀眾對其整體的興趣,2個小時的電影中若要取捨的話變成只是一群壞蛋解決另外的壞蛋然後中間耍耍嘴砲會比較好嗎?然後只知道這是一群壞蛋卻不之其他所以然,這樣的基調是不是比較多人買帳或許難說,但就深度上理應會大打折扣。如此一來,組隊打怪這種千篇一律的主幹暫且放下好像也還說得過去,反正每天都有人在找理由說要毀滅世界、統治世界一類的早已經是老生常談,電影當中如此、現實當中亦是如此,反正趁著自殺小隊集結的同時看看其中幾個角色的心路歷程還比較新鮮一些。但只能說這樣的走勢自然無法討好純粹放鬆的觀眾,即使據說因應《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片商所認為的失敗(明明就是片商自己強迫導演剪了不該剪的)而調整《自殺突擊隊》的黑暗基調弄得活潑一些,但難道複製隔壁棚Marvel經驗把DC的電影弄得比較歡樂就是條出路嗎?在下不這麼認為,也相信這也不會是長期支持DC的粉絲們所樂見的。
![]() |
(圖6. 摘自cdn3-www.comingsoon.net) |
至於在角色方面,如同先前所說的灌木叢理論,個別角色的形象確實有所建立,不用多說本片最成功的人物莫過於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飾演的小丑女哈莉·奎茵,甚至有些人是為了她才進場也不為過。就表演上來講,瑪格·羅比除了展現因有的瘋癲之外,對於哈莉·奎茵那種「愛到慘死好」的形象確實表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瑪格·羅比在上一部片《泰山傳奇》就表現出駕馭角色的強大能力,甚至不仔細看無法發現《泰山傳奇》的女主角珍和《自殺突擊隊》小丑女哈莉·奎茵是同人飾演。哈莉·奎茵的存在及其生命幾乎可以說是圍繞在小丑身上,她是瘋癲反派的瘋癲女友(或助手、或道具……?),撇除因著小丑所展現的瘋狂,或許她比許多人還來得正經,即使在愛上小丑的過程中確實因著些衝擊而發生錯亂,但假如那一刻她遇上的不是小丑,而是蝙蝠俠甚至是超人,她或許會比露薏絲更為稱職。只可惜,在劇情中她好死不死遇到的是小丑,一個心細但瘋癲卻也頗具魅力的反派角色,讓她墮入了無法回頭的道路,關在牢裡以為小丑已死的那一幕或許才是對其心智最好的保護和救贖。
為什麼短短2小時的電影可以讓在下對小丑女哈莉·奎茵有這樣的解讀呢?一方面必須承認《自殺突擊隊》的安排便是如此,觀眾或許會奚落主線、鄙視劇情,但對於哈莉·奎茵的描述再加上瑪格·羅比的成功演出,確實讓人對這個角色印象深刻。當然有正有加分、扮相合口味也不可否認,假如瑪格·羅比穿上的是原著漫畫中常出現的紅黑配色小丑服,那講再多也是會讓人覺得是不蘇胡的反派而已=3=
![]() |
(圖7. 摘自images-cdn.moviepilot.com) |
然而,相較於哈莉·奎茵塑造的成功,本片另一位主角威爾·史密斯飾演的死亡射手(Deadshot)-佛洛伊德·勞頓(Floyd Lawton)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必須承認一點的是,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許多部片以來,基本上就是在演自己,角色只是套用在劇情裡的身分,本質上他還是威爾·史密斯,用威爾·史密斯的模樣去詮釋死射這個角色。然就《自殺突擊隊》一片來說這樣有啥不好嗎?其實也沒有,但他運氣差的部份在於旁邊出現了一位明明戰鬥力普普,以為是花瓶卻還超級搶戲的哈莉·奎茵,儘管死射的火力和準度強大到足以一夫當關,但比起拿著竟然打不斷球棒的哈莉·奎茵,著實反而會讓觀眾期待下一幕小丑女又有啥驚人之舉。但即使如此,仍必須承認威爾·史密斯在扮演父親上仍有其可看之處,就如同先前所述他其實是在演自己,身為一位父親自然也能展現父親應有的樣式。
![]() |
(圖8. 摘自www.trbimg.com) |
至於在其他配角上,最值得討論的莫過於由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飾演的小丑(The Joker)了。雖然這裡的小丑是出色的,但不可否認還是會讓人懷念起當年《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Heathcliff Ledger)的詮釋。但在事過境遷、劇情轉換下,這裡的小丑不再是狂人、恐怖份子,而是精神世界可觀的黑道老大、地下世界的首領。基於劇情需求,傑瑞德·雷托呈現的小丑其實是點到為止,一部分是為了襯托小丑女哈莉·奎茵,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蝙蝠俠。劇情走向上,小丑應該是蝙蝠俠宿命死敵的存在,甚至在《自殺突擊隊》還點名是殺死助手羅賓的兇手。可根據這一點個人仍是包持著狐疑,一方面是這裡的小丑實在年輕了不少,不像是跟蝙蝠俠鬥了很多年的死敵;再者則是所謂的「小丑殺死羅賓」是怎麼個殺法?這使得小丑成為了延續DC電影宇宙中謎團般的存在,目前來說還未是主要的對手。
總而言之,《自殺突擊隊》的呈現確實是有所用心的,但並非在主線上的鮮明,而是支線上的旁敲側擊。許多視覺美術的呈現也打破了DC過往以來的水準,許多前導宣傳也因此助長了不少聲勢。但或許因為這樣對部分觀眾來說會因期待而有所失望,甚至感覺是在看瑪格·羅比一支獨秀,只是關於這點個人認為用另類走向的手法來編織一部大多數人對其角色不是那麼認識的反英雄電影來說其實還算是恰如其分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配樂上的用心之處,過去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手和音樂如阿姆(Eminem)的饒舌、肯伊威斯特(Kayne West)、AC/DC、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等,以及一些新生代新人樂手的交織皆成為本片相當有感的配樂,讓DC電影不再是一貫以來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取而代之後或許電影原聲帶會賣得比想像中更好也說不定(咦?)……雖然有些歌曲有版權授權問題啦XD
![]() |
(圖9. 摘自www.gamespot.com) |
但話說回來,看了《自殺突擊隊》裡死射的子彈射成這樣,真的不用補彈藥嗎(咦?)